当前位置:首页 > 商务部:前3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.5% >

商务部:前3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.5%

来源 舍策追羊网
2025-04-05 17:30:33

国家已经把可再生能源定位为战略类新兴产业,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。

在争夺最为激烈的内蒙古包头20兆瓦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中,共出现16份标书,其中国电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就占了3份,分别是国电内蒙古电力、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、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。与去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——敦煌10兆瓦招标项目的开标程序不同,此次开标共分两个阶段,今日所开为技术标,待专家组删选评定后,入围者再进入第二阶段价格标的争夺。

商务部:前3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.5%

据介绍,这次的280兆瓦,相当于中国过去累积各类太阳能光伏数量的总和。有民企称重在参与相比国有企业的高调,民营光伏企业则要低调得多。其中,最小装机容量达20兆瓦,更有两个项目的装机容量达到30兆瓦。此前,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曾表示以8%的内部收益率计算,对企业而言合理的上网电价应在1.4元至1.5元每度之间。例如,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竞投了所有13个项目。

电力央企唱主角据现场观察,在两个多小时的开标过程中,五大发电集团以及中广核、中节能等电力央企是参与主力,135份投标书中有近八成属于这些企业或其旗下子公司。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称,10日只是技术标开标,还未涉及价格因为光热的成本不容易降低,除非造出更便宜的反射镜,甚至改用更便宜的材料。

光伏和光热发电各有优劣势,我不认为谁将替代谁,未来两者更多是并存的,有各自的应用领域。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告诉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,光热发电不会对电网调峰、错峰造成很大压力,这是它的优势。但也有不少观点认为,在中国乃至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越来越大的背景下,光热和光伏两种技术路线都有市场,有望互补并存,共同发展。目前,业界普遍认可的规模是1000兆瓦,规模达到1000兆瓦的光热电站发电成本能降低到颇具优势的0.7-0.8元每千瓦时。

此外,光热发电遵循着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规律。如果按照这一趋势,光热确实有可能击倒光伏。

商务部:前3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.5%

比较而言,同等规模的光伏发电站则需20多亿元和4万元/KW左右。在今年4月于苏州召开的一个中英能源论坛上,一位业内人士指出,蓄热技术和光热电站经济成本的制约,提高了光热发电的难度。光热发电只适合年辐射量在2000千瓦时/平方米以上的地区,而且土地坡度不能超过3%,更重要的是,光热发电还需要大量水源用来冷却。超越光伏、替代光伏……一时间,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亲姊妹的太阳能光热发电,被摆在了竞争台上。

而利用国产设备建造一个50兆瓦的槽式太阳能热(光热)发电站,聚光阵列的设备投资预计在10亿元左右(含土地成本),单位设备投资在1.5万元/KW左右。姜谦告诉记者,如果规模达到1000兆瓦,前期一次性投资大约要200亿元。光热派坚信光热发电甚至事关中国崛起,质疑派则认为,10年内光热还不具备和光伏竞争的能力。问题在于,符合以上日照和用地条件的地区,大多在西北西南,水源相对匮乏,虽然光热发电也可以采取空冷的方式进行冷却,但成本会高出很多。

光伏发电由于是利用多晶硅电池等载体把光能转化成电能,所以对传统电网的调控能力考验很大。在太阳能发电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应该既有光热发电系统,又有光伏发电系统。

商务部:前3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.5%

这就意味着前期有大规模的投入。比起光伏发电,光热发电更方便于和目前国内的电网对接,因为光热发电的基本原理和火力发电的原理相似,而国内的发电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以火力发电为主。

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马胜红也表示:光热和光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前景,二者没有直接冲突而利用国产设备建造一个50兆瓦的槽式太阳能热(光热)发电站,聚光阵列的设备投资预计在10亿元左右(含土地成本),单位设备投资在1.5万元/KW左右。比起光伏发电,光热发电更方便于和目前国内的电网对接,因为光热发电的基本原理和火力发电的原理相似,而国内的发电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以火力发电为主。另据北京中航空港通用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明介绍,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然是火电的10倍。这就意味着前期有大规模的投入。姜谦告诉记者,如果规模达到1000兆瓦,前期一次性投资大约要200亿元。

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马胜红也表示:光热和光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前景,二者没有直接冲突。光热发电只适合年辐射量在2000千瓦时/平方米以上的地区,而且土地坡度不能超过3%,更重要的是,光热发电还需要大量水源用来冷却。

在太阳能发电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应该既有光热发电系统,又有光伏发电系统。但也有不少观点认为,在中国乃至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越来越大的背景下,光热和光伏两种技术路线都有市场,有望互补并存,共同发展。

不过,规模扩大与成本降低之间还存在一个悖论:成本不降低,光热发电难以实现扩大规模,而规模上不去,电价难有优势。此外,光热发电遵循着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规律。

在今年4月于苏州召开的一个中英能源论坛上,一位业内人士指出,蓄热技术和光热电站经济成本的制约,提高了光热发电的难度。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告诉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,光热发电不会对电网调峰、错峰造成很大压力,这是它的优势。如果按照这一趋势,光热确实有可能击倒光伏。光热派坚信光热发电甚至事关中国崛起,质疑派则认为,10年内光热还不具备和光伏竞争的能力。

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,光热发电在技术上没有问题,但限制条件太多,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明朗。目前,业界普遍认可的规模是1000兆瓦,规模达到1000兆瓦的光热电站发电成本能降低到颇具优势的0.7-0.8元每千瓦时。

比较而言,同等规模的光伏发电站则需20多亿元和4万元/KW左右。光伏和光热发电各有优劣势,我不认为谁将替代谁,未来两者更多是并存的,有各自的应用领域。

超越光伏、替代光伏……一时间,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亲姊妹的太阳能光热发电,被摆在了竞争台上。姜谦表示,光热发电规模比较大,而光伏则相对较小,适合家庭、居民小区等,包括与建筑相结合,因此,两者应用范围并不完全一样。

因为光热的成本不容易降低,除非造出更便宜的反射镜,甚至改用更便宜的材料。问题在于,符合以上日照和用地条件的地区,大多在西北西南,水源相对匮乏,虽然光热发电也可以采取空冷的方式进行冷却,但成本会高出很多。光伏发电由于是利用多晶硅电池等载体把光能转化成电能,所以对传统电网的调控能力考验很大绿能表示,合约时间订为2011~2015年,将由韩国OCI公司供应多晶矽原料。

统计绿能6月销货收入12.74亿,月增4.7%,而上半年营收70亿元,估增102%。台湾太阳能晶圆厂绿能宣布与韩国多晶矽厂商OCI签订5年多的多晶矽供料合约,总金额上看2.23亿美元。

绿能持续与上下游供料大厂及客户进行策略结盟,以连结国际策略伙伴,建立长期之阳能供应链合作。绿能本季订单已满载,第4季订单也乐观看好,预计第3季晶片报价将与上季持平。

而绿能目前产能估达6.1亿瓦,年底则会扩产到10亿瓦。绿能目前已逐渐导入高效率长晶与钻石线开方优化制程,并持续与国际品牌客户洽谈代工,全力冲刺专业晶片代工厂商与太阳能产业同步成长

最新文章